(本文为整理文件时发现的过去的读书笔记,权且留个记录,文章时间以系统记录的最后更新时间)
如入火聚,得清凉门——这是张居正抱着视死如归的气概,打算扭转大明王朝的颓势时发出的感慨,然而严厉的措施震得住一时,却无法撼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整个文官集团。往后看来,不免有蚍蜉撼树的唏嘘。
整本书中有一股深深的无奈在字里行间潜流,无论是皇帝还是人臣,无论是皇城还是寻常巷陌,谁人都被桎梏着。皇帝远不是想象中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,两千多年前的孔孟之道是文官集团和皇帝抗衡的依据——虽然他们也不尽然信这一套。文官则要费尽心机左右逢源,一着不慎留下把柄,日后总会被清算。依着抽象的孔孟之道来束缚皇帝、百官乃至天下百姓,缺乏法律的具象、严谨和可预见性。好比张居正死后树倒猢狲散,自己的家族还因为张居正生前得罪了太多官员,遭到文官集团的集体反击落得个被满门清算的结局。
可以看到,整个明朝文官集团抱团生存,只有四平八稳的官员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。有志于天下的官员则收到排挤、陷害,被认为是这个低效、无能、腐败的文官集团的异类。戚继光的升任是由于得到张居正的赏识,而张居正一撒手人寰,他也失去立足之根本。海瑞则更是如此,死守孔孟之道,偏执的让所有人避之不及。海瑞的错,错在他的信仰本身来路不正、不成体系。
从1587年前后的各种人事中,以管窥豹,大致也可以了解这个王朝的悲剧的必然性,当然这是站在今时今日的角度丈量以往,没有法制、没有民主、没有自由,没有正义,这些如今普世的价值观念,在当时仿佛天方夜谭。落后的农业经济却被统治者细心的维护照料,因为发育不出商贸体制,以及随之配套的银行、会计、金融、信贷的一系列资本制度。
2016.3.26晚 于大学宿舍